两会热议 | 看“虚拟医疗”如何干实事。

2017-03-14


 

 

在今年的两会上,有关虚拟医疗的话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所谓虚拟医疗,即各类由技术驱动却不局限于地点的医疗服务,诸如视频诊疗、远程识别追踪以及健康管理APP等。

 

曾有专家表示,虚拟医疗打破了传统医疗由医师控制医疗全过程的模式,将医疗过程的控制权交给了病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病人为中心。而通常所说的互联网诊疗平台当属其中一种。

 

互联网诊疗痛点浮现

 

在互联网+医疗的风越刮越盛之时,有关其快速成长背后所面临的诸多痛点和盲点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事实上,我们能够发现,尽管各类诊疗平台正如火如荼地发展着,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真正接受互联网诊疗的只是极少部分。他可能会选择网上挂号、网上预约,但真正看病还是在医院里对着大夫才踏实。这其中有小部分人可能是因为单纯不了解互联网医疗,更多的人即便了解,对于网上诊疗等方式也缺乏信任感,毕竟看病就医不同于购物、订餐等其他生活内容。而缺乏应有的规范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马秀珍建议,国家需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相关政策顶层设计,完善互联网医院管理制度;试行开展跨省多点执业,确立互联网医疗机构准入及监管制度;同时可以尝试将医保系统与线上诊疗服务进行联网对接,将部分诊疗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

 

这样一来,既给予了互联网企业的准入空间,也确保了普通老百姓参与的可能性。

 

虚拟医疗花样百出

 

尽管问题仍旧存在,互联网诊疗平台依旧来势汹汹。各类互联网医院、云医院模式在中国各地相继诞生,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的大门正在逐渐打开。

 

当然,除了常见的互联网诊疗平台,包括远程会诊、可穿戴设备等都可以算作虚拟医疗的范畴。

 

“我们去年年底建立了互联网医疗中心,在台州最高的山、最远的海岛,布置了互联网远程会诊平台。”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他坦言,在医疗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要从“云端”接入“地气”,仍需要更多尝试。互联网远程诊疗的政策体系还较为滞后,需要尽快制订这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收费标准,出台收费许可等,让互联网医疗在规范中成长。

 

人工智能时代到来

 

在未来的虚拟医疗领域,另一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便是人工智能。在今年两会上,人工智能更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表示,医疗人工智能产业的广阔前景和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医疗人工智能可以有效提高医生工作效率,提升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从而改善我国医疗体系结构性问题。

 

但当前我国医学人工智能建设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领域发展程度仍有差距;国外企业领跑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临床研究与应用;“产学研”开放创新机制不完善及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制度不健全。

 

因此,郭广昌在提案中建议:一,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有条件的开放共享。二,成立国家医学人工智能工程中心。三,鼓励和支持具有大规模医疗应用基础的企业与高校。四,加强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安全管理。

 

(部分内容有删减)

 

 

 

来源:蓝鲸健康平台/陈天伦、人民日报海外版


Copyright © 2007-2016 | 杭州特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01909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0456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特扬客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