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印发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考核指标》,以指导各地做好改善医疗服务效果的评估考核工作。
其中,“远程医疗制度”及“智慧医院”在考核指标内,以进一步地激发医疗服务升级,驱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医疗机构及卫生部门双向考核
为加强对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的指导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国家卫健委为“医疗机构”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了双向考核指标:
医疗机构的考核指标,涵盖了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多学科诊疗模式、智慧医院、后勤服务等各方面;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考核指标,涵盖了预约诊疗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急诊急救服务等;两者紧密联系,切实推动医疗服务的改善。
“智慧医院”推进互联网+医疗发展
《通知》公布的对医疗机构考核中, “智慧医院”的指标权重占14%,涵盖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利用情况、智能技术及可穿戴设备使用情况等,可有效推进医疗机构在“互联网+医疗健康”层面的应用及发展。
强化预约和远程诊疗,缓解看病难
在医疗机构考核中,“预约挂号”与“远程医疗”的权重各占18%,节省就医挂号时间成本,缓解挂号难、排队苦,提高就医感受;鼓励为基层医疗机构或者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等表明了发展的信号。

(考核部分内容)
强调基层分级诊疗,推动医联体建设
《通知》对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考核,侧重区域医疗平台,重点在县(区)医联体,旨在强化对医改的组织领导责任。
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落在医联体内,除了在三级医院主战场继续抓,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特别是县医院也将作为主要领域。

从卫健委下发的新考核标准中可以看出,国家愈发重视医疗服务的信息化升级,相关考核力度也更严更广,同时也更将助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
(内容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整理:扁豆
编辑:鹿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