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丨未来医联体2.0,或将推动6大新格局全面形成

2017-11-01

57个医联体,54家核心医院,553家医疗合作机构,覆盖北京下辖的16个区……这是今年6月为止医联体在北京的发展速度。而在浙江,526个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医联体也已建成。通过政府主导等一系列措施,如今医联体格局已成,正在迅速打破规则并重组整个医疗行业。


医联体


面对现有医疗行业的改革,我们的目标是将优质医疗资源全面下沉,做到三个“全覆盖”:

1、三级医院参与医联体建设“全覆盖”;

2、医联体对县级医院辐射“全覆盖”;

3、县级医疗资源对乡镇卫生院的“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国务院对医联体建设文件的要求,这只是医联体建设的第一步,顶多算是1.0版本。未来医联体2.0或将推动6大新格局全面形成。


一、三级医院资源下沉


医联体的建设,是为了整合医疗资源,调整优质资源的结构和布局,深化医疗改革,提升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所以在医联体不断发展的同时,三级医院的部分资源将会下沉,医院的病患资源也会同时减少。主要将会体现在三点:

 

1、限制三级医院的数量。

三级综合医院的数量和三级医院在医联体内的相关定位是紧密相关的——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


未来三级综合医院和不同类别专科医院布局将会更加趋于合理。

 

2、三级医院门诊下降

医联体的建设目的之一,就是确立分级诊疗制度——为了让普通常见的患者留在基层,三级医院不再和基层争抢资源。

 

3、优质医生转移基层

随着三级医院的门诊缩减,多出来的医生将会通过医联体下派到县级医院。

 

二、卫生院将被托管


城市中的医疗集团、县区的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的专科联盟以及在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这4大类型构建了我国的医联体。

 

县域内医共体,是目前很多地区正在尝试的。通过完全、紧密的医共体合作模式,将县医院、卫生院、村卫生室三者捆绑在一起,而卫生院将被县级医院托管,成为下辖的一个附属科室。

 

这一切的目标,都是为了将病人留在县内,而手段就是通过医共体捆绑基层三级医疗机构。


医联体,网络医院


三、县医院转型养老院


虽然县级医院在医联体内收益颇大,通过大医院的资源下沉等方法,业务水平将会得到大幅提升。但是那么多县级医院,注定不可能所有的都在医联体中崛起。

 

二级医院过剩,养老和康复护理等机构又是匮乏的。那么,将多余的二级医院向医养结合方面发展,实现功能转型成为老年护理院,就是这些县级医院的定位和出路。


四、康复机构快速发展


在对传统医院改革的同时,国家也纷纷鼓励专业康复机构等加入医联体。通过将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一体化、便利化的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然而目前我国的康复机构数量和资源均不足,康复从业人员也有限。未来,在政策的带动下,康复机构也必定会大批崛起。


医联体


五、独立医疗中心更加完善

 

 “共享医疗”模式,是今年兴起的以医生为中心,医疗机构为依托开展多点执业、自由执业。

 

独立医学中心的完善必将带动这一模式的前行。这也将实现医联体区域资源共享,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互认检查检验结果。

 

伴随而来的是检验、影像、病理等中心只归属医院的时代被打破,这些医务人员身份上也将会朝向社会人转化。


六、百万医生大流动


“一次注册,区域有效” 将会大大增加医疗资源的流动性。目前,在医联体(内包括跨区域医联体),医务人员在签订帮扶或者托管协议的医疗机构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


网络医院


(文章转载自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部分内容有删改)

整合:咚咚

编辑:鹿鹿

Copyright © 2007-2016 | 杭州特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01909号-1 |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0456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特扬客服

X